病因
病因:任何类型的高血压均可发生高血压脑病。主要病因:
3.某些药物或食物诱发高血压脑病 少见情况下,高血压患者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同时,又服用萝芙木类、甲基多巴或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,也会引起与高血压脑病相似的症状。进食富含胺类的食物也可诱发高血压脑病。
4.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后 高度
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后,脑灌注突然增加,亦可引起高血压脑病。
发病机制
发病机制: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,有两种学说:
1.过度调节或小动脉痉挛学说 正常情况下,脑血管随血压变化而舒缩,血压升高时,脑部血管收缩;血压下降时脑血管扩张,当血压急剧升高时可造成脑膜及脑细小动脉持久性痉挛,使流入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减少,导致缺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,血液内水分外渗增加,可导致脑水肿和
颅内压增高,在此基础上可发生坏死性小动脉炎、斑点状出血或多发性小栓塞,引起脑血液循环急性障碍和脑功能损伤,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。
2.自动调节破裂学说 脑血管通常随血压变化而扩张或收缩,以保持脑血流量的相对稳定。直接测量脑膜血管的直径和用同位素间接测量入脑血流量,均说明血压下降时脑膜血管扩张,血压升高时则收缩。正常人当平均动脉压(MAP)在60~120mmHg之间时脑血流量是恒定的。血压明显上升,如MAP≥180mmHg时,自动调节机制破坏,原先收缩的脑血管(血压升高时收缩)由于不能承受过高的压力而突然扩张,产生所谓被动性扩张现象,结果脑血管过度灌注,脑血流量增加,血浆渗透压增高,渗入血管组织周围而导致脑水肿和颅内高压,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。
本病主要病理改变是弥漫性脑水肿,脑重量增加可超过正常脑的20%~30%。脑外观苍白,脑回变平,脑沟变浅,脑室变小,脑浅表部位动脉、毛细血管和静脉扩张,Virchow-Robin腔隙扩大,脑切面呈白色,可有瘀点状出血或微小狭长的裂隙状出血及腔隙性病损等。脑小动脉管壁玻璃样变性使血管内皮增厚,外膜增生,血管腔狭窄或阻塞,导致纤维蛋白性血栓和脑实质微梗死,形成本病特有的小动脉病(arteriolopathy),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严重可破裂,发生多数瘀点或脑内出血。Feigin和Prose(1959)描述两种脑动脉玻璃样变性类型,一种为纤维蛋白样动脉炎,可见血管壁炎症性改变、血液外渗、微动脉瘤形成;另一种血管壁无炎性改变,胶原染色性物质使血管腔狭窄、小
血栓形成和脑缺血。
颅内压增高或视网膜动脉压增高阻碍静脉回流,可导致视网膜动脉纤维素样坏死、出血或梗死及永久性视力丧失。还可见少突胶质细胞肿胀、树突状细胞破碎(clasmato-dendrosis)及神经元缺血性改变。
临床表现
临床表现:本病常因过度劳累、紧张和情绪激动所诱发,出现高血压脑病一般需经12~48h,短则几分钟。血压升高尤以舒张压为主,舒张压常超过120mmHg。主要有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的症状,先有严重的弥漫性
头痛,清晨较明显。初呈兴奋、烦躁不安,继而精神萎靡、嗜睡。若病情继续进展,脑水肿加剧,则在数小时或1~2天内出现意识模糊,甚至
昏迷。除神志改变外,还常伴有呕吐,有时呈喷射性。视力障碍以偏盲、黑矇多见;有时出现一过性偏瘫、半身感觉障碍、甚至失语,有的还有颈项强直、癫痫发作(可为局限性癫痫发作、癫痫大发作或
癫痫持续状态)等神经症状,严重者并有呼吸中枢衰竭症状。眼底检查有局限或弥漫性视网膜血管痉挛,不一定伴有
视盘水肿、渗出和出血。脑脊液压力增高并有蛋白质。
其他辅助检查
其他辅助检查:头颅的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。
1.脑部CT 出现局限或广泛的低密度灶脑水肿表现,主要累及皮质下白质,偶尔累及皮质。Schwartz等发现,在高血压并发的高血压脑病,脑水肿常为双侧性,主要位于枕叶,也有位于顶叶、后额叶、小脑胼胝体的带状结构等处。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后的高血压脑病,脑水肿位于手术同侧的大脑前、中动脉供血区域。高血压脑病缓解后,CT异常所见消失。
2.脑部MRI 与CT改变相似,MRI上T1下降、T2上升。
3.SPECT 在CT或MRI显示异常的部位,可见血流灌注增加。
4.眼底检查 视网膜动脉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强烈的痉挛、硬化或有出血、渗出和视盘水肿。
5.脑电图 出现局限性异常或双侧同步锐性慢波,有时表现为节律性差。
鉴别诊断
1.高血压脑病与高血压危象都是高血压的特殊临床表现,共同特点均表现血压急剧升高,但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不同。
2.出血性卒中
脑出血或
蛛网膜下腔出血(SAH)均可出现脑水肿及
颅内压增高症状,如高血压、剧烈
头痛、呕吐、癫痫发作,甚至
昏迷等。高血压脑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,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为一过性,
脑出血神经功能缺失体征固定并可加重,SAH可见脑膜刺激征,CT检查有肯定的鉴别价值,高血压脑病显示弥漫性脑水肿,脑卒中可见高密度或低密度病灶证据。
3.尿毒症性脑病 尿毒症合并高血压并出现脑部症状时,须鉴别为高血压脑病或尿毒症脑病引起。高血压脑病常伴癫痫发作和黑矇,降压后症状迅速好转;尿毒症肾功能障碍严重,常伴扑翼样震颤或肌阵挛,血尿素氮或肌酐增高,透析治疗后症状可缓解;尿毒症患者很少发生癫痫样发作和黑矇,有助于鉴别。
4.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
肺水肿需与高血压脑病鉴别,前者有明显
肺水肿症状体征,纠正
肺水肿后血压下降,可资鉴别。
治疗
治疗:高血压脑病一旦发生,应迅速救治,尽快降低血压,控制病情,防止脑疝形成。
1.迅速降压治疗 为预防或减轻靶器官的损伤,在数分钟至2h之间使血压降低,至目标血压水平,仍有争议。有主张将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,有主张血压降低幅度应小于20%~25%,或将舒张压降至100~110mmHg(13.3~14.8kPa),以免引起脑血流灌注不足。
2.应用短效静脉制剂降压 常用药物:
(1)首选硝普钠:硝普钠 0.25~10μg/(kg•min)静滴,立即起作用,持续作用2~3min。
(2)
硝酸甘油:5~100μg/min静脉点滴,2~5min起作用,持续5~10min。
(3)尼卡地平:5~15mg/h静脉点滴,5~10min开始起作用,持续1~4h(常时间使用后持续时间超过12h)。
(4)拉贝洛尔:每10分钟静注20~40mg,或0.5~2mg/min静滴,5~10min开始起作用,持续2~6h。
(5)乌拉地尔:首剂12.5~25mg,随后5~40mg/h 静滴,3~5min起作用,作用持续4~6h。
(6)酚妥拉明:5~10mg静注,1~2min起作用,持续10~30min。
3.迅速降低颅内压 呋塞米20~40mg加10%
葡萄糖液20ml内静脉注射,必要时可重复使用。20%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。
4.对症治疗 安定10~20mg肌内注射,或10%的
水合氯醛10~20ml保留灌肠,以制止躁动和抽搐。癫痫发作者给予苯妥英钠、苯巴比妥等抗癫痫治疗。